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历时近2年,方案终落地
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首先是突出对台,深化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全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利用两岸产业的互补性,推动电子信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等产业联动发展。拉紧对台贸易纽带,持续创新通关合作模式,开展申报信息互换,试行查验结果互认,实施货物快速放行,福建已经成为台湾商品输大陆最便捷通道。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实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政策试点,目前这个试点已扩大到全省。通过开通台胞台企征信查询、发放“金融信用证书”“麒麟卡”等途径,向台胞台企提供贷款、担保、授信等金融服务,满足台胞台企在大陆创业、就业对资金的需求。便利台胞生活,率先实施卡式台胞证、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等政策,台胞“足不出岛”即可办证。三个片区都设立了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平台,台胞参加社保、购房、购票等享受同等待遇。开展职业资格比对工作,现已完成134大项(268小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全省直接采认台湾居民20个工种职业资格、52项台湾职业职称,实现台胞到大陆就业的无缝对接。其次是突出海丝,不断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在丝路投资、丝路贸易、丝路电商等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重点打造中欧班列和“丝路海运”两个品牌,把海丝与陆丝紧密连接起来,为构建东西互济、内外相联的开放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央视报道,专家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形成经验后是可以大规模复制推广的。而自贸港的特点是经济高度自由化和进口商品免收关税,这就决定了按照国际惯例建设的海南自贸港,整体上在国内也是不可复制推广的。当然,整体上不能复制并不意味着它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就不能借鉴学习。
迈步新时代,福州自贸片区全力奔向新征程。2021年,福州新区、福州自贸片区实现“两区”融合发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强劲新动能。“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找准自贸区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定位,大胆探索、积极作为,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和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五年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9.8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税收年均增长45.4%,进出口年均增长12.8%,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陈曦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 (记者 韩肖)从制度创新到自主创新,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看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在从1.0版本进化到2.0版本。而这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来推动整个自贸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要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紧密结合。产业链格局上,要拓宽产业的合作界面,增大防范经济下行风险的回旋余地。供应链格局上,要加大一批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力度,包括福州的1233供应链服务平台、厦门的集成电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平潭的台湾农渔产品交易平台等,提升跨境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能力。
华闻传媒(股票代码:000793) 览海投资(股票代码:600896)
海南自贸区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逐步改善。《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在34家相关上市公司中,2019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5家,占比逾四成。双成药业、海南矿业、广晟有色、海航控股、国新健康、*ST海马、欣龙控股、华闻集团等8家公司报告期内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翻番。
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助力制造业升级。